是什麼原因讓我省眼科專家樊映川出任康橋眼科醫院院長?
  □本報記者 石小宏 文/圖
  四川省防盲辦主任、四川省人民醫院首席專家、原眼科主任樊映川如今多了一個身份:成都醫學院附屬康橋眼科醫院院長。
  一所大型公立醫院的首席專家,何以與康橋眼科醫院擦出火花?深入到雙方合作的背後,記者發現,康橋眼科已然成為民營醫院開闢醫、教、研、公益路線的範本,在我國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康橋眼科開創了一條民營與公立之間的“第三條路徑”。
  民營醫院的公益效應
  ——作為民營醫療機構,康橋眼科受到媒體高度關註,這是罕有的現象
  在眾多人眼中,民營醫療機構以逐利為目的,但康橋眼科似乎例外,他們更多是靠公益行動塑造自己的社會形象,因而廣為人知。這也是樊映川出任該院院長的原因之一。
  在四川乃至整個西南地區,一說到角膜移植,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康橋眼科。在該院的努力下,四川有了全國第二大眼庫。這家大型眼庫的成立和良性運行讓那些在焦慮中等待角膜移植的患者看到了復明的希望。
  康橋眼科由此成為媒體關註的焦點,央視在一年時間里曾8次報道四川眼角膜捐獻的感人事例,連篇累牘的報道不僅讓人熟知這所醫院,而且推動了角膜捐獻這項公益事業的發展。
  不以賺錢為目的的路線
  ——作為民營醫院的康橋眼科成為醫學院附屬醫院,在四川乃至國內也不多見
  康橋眼科熱衷公益事業,尤其是“西部光明行”防盲工程早已家喻戶曉。康橋眼科的防盲工作曾得到時任四川省人民醫院眼科主任樊映川的指導,在此過程中,樊映川也逐步瞭解到,康橋眼科是一所與眾不同的民營醫院。
  “與眾不同的民營醫院”,我們還可以從康橋眼科的發展路徑上得到解讀。2011年初,該院與成都醫學院展開合作,成為成都醫學院的臨床本科教學醫院,進行臨床專業眼科教學,醫院的名稱由此改為“成都醫學院附屬康橋眼科醫院”。
  據瞭解,成為成都醫學院的教學醫院後,當年就有27名本科生到康橋眼科進行臨床學習,今年,這批眼科專業學生已經畢業;如今第二屆34名眼科方向本科生也已進入醫院學習。
  樊映川:出任康橋眼科醫院院長的幾個緣由
  ——大力扶持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是解決醫療資源緊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眼科醫生的最高境界是防盲。”在採訪過程中,樊映川反覆提到這句話。在全省廣闊的區域內,僅僅依靠公立醫療機構實現防盲,力量太過薄弱,“我們需要調動所有能用的醫療資源加入進來,包括民營醫療機構。”在這方面,他的想法和康橋眼科醫院不謀而合。
  選擇出任康橋眼科醫院院長,樊映川還有兩個考慮。作為民盟成都市委醫衛工委主任,醫衛工委承擔了一項新的課題研究,那就是如何促進民營醫院的發展。
  另外樊映川還認為,民營醫院有比公立醫院更靈活的機制,它對醫療市場的眼光更敏銳,反應速度更快,在提供醫療服務需求時會少很多束縛。
  那麼,樊映川接任康橋眼科醫院院長,他會做些什麼呢?
  康橋眼科要在全省建立防盲體系
  ——在多個地方建立扶持點,讓基層眼疾患者簡便、快捷地解除致盲風險
  在接任康橋眼科醫院院長後,樊映川首先著力進行的,就是使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的優勢實現嫁接,“公立醫院雖然在機制上沒有民營醫院那麼靈活,但在醫院管理和人才培養上具有優勢。通過對人才的規範化培訓和嚴格的制度執行,康橋將為患者提供更好、更安全的醫療服務。”
  樊映川希望在康橋眼科醫院完成的重點是防盲體系的建設,“真正將輸血功能變成造血功能”。
  在樊映川的帶領指導下,該院已經啟動防盲體系的建設,即在省內多個地方建立扶持點,讓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經過培訓後具備白內障等眼科疾病的篩查能力。此外,視網膜病變致盲也將是康橋防盲工作的重點。
  如今,樊映川這位年近六旬的專家仍在忙碌中追求自己的夢想。
  康橋眼科醫院,這所走出了“第三條道路”的醫院,能給廣大眼疾患者帶來怎樣更多的驚喜?我們都在期待著答案。
  (原標題:康橋眼科走出“第三條路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k14ckzek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